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号:

天朝第一娘子汉 第二章 举家搬回周家村

作者:寄秋类别:言情小说

回家。

这句话说得简单,行之不易。

韩重华为了回家之路足足走了十二年,从个头没枪头高的少年走到身高七尺的青年,他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子,走过多少的路,攀过一座又一座大山。

他走时,爹娘还年轻,一头黑发如丝,长茧的手掌有长年劳作的痕迹,两个妹妹一个十一、一个八岁,还有正调皮的小弟才三岁,一家人含着眼泪站在村口目送他。

那一年,他十三岁。

鞑子入侵,朝廷大量征调民兵,一户人家至少要出一个男丁,那时他们家只能仰赖父亲的耕种才有口饭吃,身为长子的他义无反顾的代父接下军帖,慷慨赴义。

只是他太瘦小了,连长枪也扛不动,只能派往伙头军,专门切菜、搬锅子和舀汤,做些体力活。

如此过了两年,他的力气练出来了,个子也一下子抽高变得壮实,一名百夫长瞧中了他,将他编入先锋营。

有几年他是跟着这位百夫长冲锋陷阵,百夫长升为千夫长、校尉、归德郎将,他也跟着成为亲卫,官升好几阶。

可是在一次战争中他受了重伤,几乎命丧当场,等再睁开眼时,他看到一名发色半白的老军医正在为他的战友上药,顿时心中有无数感慨,在残酷的战场上,人命何其低贱。

于是他向长官请辞,由武转文,也因为他识字,因此老军医破例收了他,让他跟在身边学了几年治病疗伤的医术。

一转眼又过了好些年,医人不自医的老军医病死在军中,临死前唯一的遗愿便是想落叶归根。

亦师亦父的老军医教了韩重华很多,虽未正式拜师也形同师徒,所以他告别军旅送老军医回乡安葬,入土为安。

回家,他盼了多年的梦,他也想有家可回。

只是世事多变,人事全非,经过他多方打探,故乡的老父老娘早已仙逝多年,两个妹妹已经嫁人了,年方十五的弟弟寄人篱下,今日他便是来找弟弟的。

小小的铺子不大,卖着油、盐、箩筐等杂货,生意看起来普普通通,不好也不坏,一名中年汉子抽着水烟,一步浅一步深的走得蹒跚,豆子大的眼睛看向来者。“咦!你找谁?”

“大伯,你不认得我呢!我是重华,老二家的大儿。”一脸胡碴的韩重华带着几许乡音,有礼的问候。

“重华?”谁呀!不认识。

韩大伯面色不善,有意要赶人,认为是来找碴的。

“就是铁头,一顿饭要吃三个大馒头的铁头,大伯你忘了吗?”他说出幼时的小名。

“铁头……”他想了一下,忽地瞪大眼看向个头比他高的男子。“你……你是老二家的铁头?!”

“是的,大伯,我是铁头,我回来了。”在外十二年,终于回到自己的家了。

“哎呀!你长得这么大了,大伯记得你刚走时瘦瘦小小的,你爹还担心你吃不了苦,想去军营换你回来,大伯劝了他老半天才劝得他打消念头,你们一家老小都要靠他,哪能折了进去……

“呃!大伯的意思不是眼睁睁看你去送死,你家那时的情况也离不开老二,总不能全家都饿死,只好委屈你了……”幸好那时尚未分家,有他去了,他儿子才免于征召。

“我了解,大伯,不委屈,是我应该做的。”他不去,难道要他爹拖着老命去杀敌?

其实当初一户出一丁,该去的是韩家大伯,可是他不知塞给里正什么好处,军帖上的名字便变成韩家老二。

孝顺的韩重华不忍父亲一把年纪还要长途奔波,便提议由他代为接帖,反正他也是家中男丁,没差。

父子俩争执了一番,最后两人泪汪汪的有了决定,毕竟家里还有几口人要吃饭,主力劳动者不能不在,成全了儿子孝心,一家老老小小也都得以温饱。

“快进来,快进来,铁树他媳妇刚煮了锅绿豆汤,来喝碗绿豆汤消消秋燥。”当了这些年的兵,手头上多少宽裕些,也许能帮衬帮衬一些。想到大侄子的银子,韩大伯笑得特别亲切和气。

韩铁树小韩重华三岁,今年二十二岁,成亲六年,有三个孩子,目前算是铺子的东家,但他却常不在家,原因无他,好赌而已,好在赌得不大还有分寸,小输小赢,还没忘记养家活口的责任,有一点惧内。

“不了,我来之前刚吃了两大碗的汤面,肚子还饱得很,我是来找重阳……呃!铁石,不知他在不在。”他主要是找弟弟的,这么多年未尽到兄长之职,他心中有愧。

一听到他找的是小侄子,韩大伯脸上闪过一丝不自在。“铁石他……呵呵!去送货,一会儿就回来了。”

“那大伯你忙去,我就在这等他就好。”相隔十数年,说实在话,他跟亲大伯还真没什么话好聊。

“你要不要留下来吃晚饭,我让你堂弟媳杀只鸡加菜,几年没见了,兄弟们连络连络感情,打断骨头连着筋,都是咱们韩家的子孙。”他刻意要拉近两家的交情,打好关系。

“不用了,大伯,自家人不必客套,我还不确定会不会留在镇上,也许过会儿就回家去。”家里也该清扫清扫,多年没住人,只怕是生霉了,还得大力整顿一番。

“回……回家?”韩大伯面色一阵讪然。

他还有家可回吗?

“怎么了,大伯,你的神情有点奇怪……”善于察言观色的韩重华一眼就看出他面有异状。

“哪有什么奇怪,不就高兴你能平安归来,以后就把大伯家当你家,不差你一双筷子一只碗。”如果能傻乎乎的替他干活就更好了,就像傻不愣登的小侄子。

“大伯……”他目光透着锐利。

“呼呼!大伯,我送……送货回来了,今天可不可以让我吃饭,我已经一天没吃饭了……”快饿死了。

远远走来一道身形瘦小的影子,身后拉着比他人还重的板车,看来才十二、三岁的样子,他人很瘦,看得出是长期没吃饱,面黄肌瘦,一件过大的衣服穿在身上像挂了一块布,松松垮垮的,衣服上还有数个大小不一的补丁。

没等他说完,韩大伯笑着迎上前,打断他未竟之语,顺手接过重得快压死人的板车。“哟!铁石,快看看谁来了。”

没有大伯的同意,连水都不敢喝的韩重阳饿得前胸贴后背,头昏脑胀的看不清来者。“谁呀!有饭吗?”

他一心念着吃饭,把有意向大侄子献殷勤的韩大伯气个倒仰,心里暗啐他没出息、不争气。

“是你大哥,你亲大哥回来了,还不过来叫人。”这根傻木头呀!何时才能开窍。

“大哥?!”韩重阳怔了一下。

“呵呵……不认得人吧!他走时你才三、四岁,难免生疏了些。”大侄子那一身绸缎袍子应该值不少银子。

先敬衣,后敬人,韩大伯也是看韩重华一身人模人样的穿著才对他另眼相看,尤其是簪发的玉簪,以及腰上的螭形玉佩,在在显示他混得不错,身为大伯的他好歹能分一杯羹。

韩重阳不解的搔搔头,他手一举高,露出满是旧伤口的手背,见状的韩重华瞳眸一利,只听韩重阳道——

“我大哥不是七年前就死了,大伯还拿走二十两抚恤金说要替我爹买药?”

那些银子一毛钱也没落在韩家老二手中,他死时只有一口薄弊,隔日就下葬了,连哭灵都省了。

“抚恤金?!”他的?是谁谎报他已死的消息,他明明活得好好的。

韩大伯干笑的抽了口水烟。“也不知道是哪个缺德的胡说八道,大伙儿都以为你不在人世,你娘一听没多久就去了,你爹也只拖了大半年,不过幸好有那笔银子,才让你爹多活些时日。”

“剩下的银子呢?”他的“抚恤金”就该还给他本人。

“什么剩下的?”韩大伯一头雾水。

“我的抚恤金。”

他一听,脸刷地往下拉。“哪有剩下的,我还倒进去不少,你爹的病不好医,一天要吃好几帖药。”

想跟他要银子?没门。

“大伯说说我爹患的是什么病,看的是哪个大夫,用的是什么昂贵药材,小侄略通医理,若有不足小侄还能贴补贴补你。”乡下地方能有多贵的药,顶破天十两银足矣。

被一眼看穿的韩大伯恼羞成怒,大手往柜台一拍。“你这话就诛心了,难道你不信我?”

他是作贼心虚,当初那笔款项拨下来时,韩老二已病得不轻,他以大家长身分前去提领,中饱私囊。

买药是有,表面上总要做做样子,可买的药全是最便宜的,又不对症,韩老二不吃则已,这一吃反倒提早与妻重逢。

所以韩老二的死,韩老大也有责任,他虽没盼着亲弟弟死,却贪了救命银子,同样罪大恶极。

“大伯想偏了,而是我既然没死,这笔银子就得还给朝廷,否则我们贪了便是犯了国法。”他以法论理。

“什么,还要还——”他早花得一乾二净。

“所以我才想问个明白,看大伯是不是被骗了,我好上门讨些回来,免得受国法制裁。”贪污判得很重。

韩大伯指着大侄子。“你不是当了十来年的兵吗?多少存了些银子,就该你去还。”

“大伯,你不晓得当兵最穷吗?我们连饭都吃不饱了,哪来的银子,朝廷拨下来的粮草和薪饷永远都不够。”一层层的剥削,到了他们手中真的所剩不多。

幸好战后,他们打扫战场时能收不少战败而逃的敌军盔甲、战袍和马匹等,转手一卖又是一笔财富。

“你是说你没有银子?”他双目一瞪。

韩重华把银袋一翻,倒出几两碎银。“我全部身家就剩六两多的银子了。”

“那你还穿得一身光鲜亮丽。”让他以为衣锦荣归,肯定带了不少银子回来,难道这全是装的?

“这是长官的赠予,我与他身形相似,他见我有意归乡便赠了几身衣物,包括他用过的簪子和玉佩,这叫人情。”一看大伯贪婪的盯着他身上的配饰,韩重华不免感到厌恶,他不在家的这几年,大伯肯定做了不少脏事。

“你……你居然……”连他都看走眼了。

“大哥,你真的是我大哥?”一旁如在梦中的韩重阳难以置信,目露惊讶的红了眼眶。

看着朝自己冲过来的瘦弱少年,韩重华鼻头一酸。“是的,我是你大哥,我来带你回家。”

铁石十五岁了,却长得不如十三岁的男孩。全身瘦骨伶仃皮包骨的,可清晰见得皮肉底下突出的骨头。

他到底被凌虐了多少年,一笔写不出两个韩字的大伯怎么狠得下心,若他真战死了,二房也只剩下一根独苗呀。

“可是我们没有家了。”韩重阳说着便滴下眼泪。

韩重华一听,愕然。“什么叫我们没有家了?”

他走时,家里有三十几亩地、七间大砖房,虽未分家却已分产,各自有各自的灶台。

“爹的病欠下很多药费,我们拿不出银子还,后来大姊便嫁给大牛庄的牛二,得了十两银子先还一部分的银子,后来还是不够,大伯便作主卖掉屋子和田地凑了三十两,这才勉强还清债务。”二姊也怕被庞大的欠债拖累才早早嫁人,跟个走商的商人走了。

闻言的韩重华双目冷若冰。“凑了三十两?大伯,你是这样当人长辈吗?居然如此哄骗我那年幼的弟妹,我家的水田一亩十二两,旱地也有七两银,再怎么贱卖少说也有一、两百两,那多余的银两你拿到哪去了?”

“唉!误会误会,我不是全帮这傻小子给存了嘛!担心他年纪小乱花钱,等他大了些再拿出来给他成家立业。”韩大伯讪笑的解释,心里暗骂这大侄子太精了。

“铁石,你给大伯干活几年了?”模着弟弟几乎无肉的手臂,韩重华的愧疚更深,他应该早点回来。

“从爹过世就来了。”他也无处可去,只能投靠大伯。

“那大伯给你工钱了吗?”

“什么工钱?”干活还有银子拿?

一看弟弟茫然的神情,韩重华心中有数的转向韩大伯。“想必铁石的工钱也由大伯收着呢!以一个月五百文来算,七年约四十二两,取蚌四十两整数,尾数二两算孝敬大伯你。”

“等等,铁石年纪小哪能干什么活,何况我还供吃供宿,你不能一回来就坑我。”什么四十两,想都别想。

“好吧,一个月再扣去两百文的饭钱和住宿钱,也要二十五两吧!大伯说铁石力气小吧不了活我不同意,如果你能把那辆板车从街头拉到街尾,什么工钱这种伤感情的话我连提都不提。”一个大男人也不见得拉得动,可见铁石做这重活不是一日两日了,而是长期的。

“开什么玩笑,那么重的板车……”韩大伯一开口,脸就僵住了,说不出话来的猛抽水烟。

韩重华面上带笑,但笑意不及眼底。“你也知道板车有多重,却叫一个年仅十来岁的孩子来回拉动。大伯穿的是刚缝制的新衣新鞋,而铁石那双鞋都开了好几个口,身上衣服满是补丁,怕是铁树堂弟不要的旧衣吧!”

“小……小孩子吃点苦是为了磨练,若是养成骄奢性子,你们这一房就完了,我……我也是为了他好……”死小子,怎么不死在外头就好,还回来干什么。

讨债呀!

“两百两。”

韩大伯被一句两百两弄得糊里胡涂,不解其意。

“以前我不在,多亏了大伯对铁石的照顾,现在我归家了,大伯就把替二房『保管』的银两给我,虽然卖掉的田地我还没足够银子赎回来,但起码屋子一定要回到我们手中,不然我对不起死去的双亲。”老家不能败在他这一代。

什么,要银子?“不行、不行,我哪来的两百两,我……我没钱,别跟我要……”

韩重华目带微笑,一脸的胡碴让他看起来有几分凶恶。“刚刚大伯说是替弟弟存了,难道是假话?”

“这……”他慌了手脚,绞尽脑汁编着借口。“那个……铺子的生意不好,你堂弟先借用了一些,等赚了银子一定还。”

“借用的先不说,剩下的总该归还吧!有多少我取多少,总不会拿我二房的银子做生意,赚的全归大房,那未免说不过去。”在军队遇到最多的正是兵痞子,他都能一个个整治得他们不敢偷奸耍滑,如今自然不会被大伯骗去。

“铁头……”分明是强人所难,不能再商量商量吗?

韩重华没再理会眼露凶光的韩大伯,只说会再来取钱便带着弟弟离开韩大伯的店铺。他一手搭上弟弟瘦弱的肩头。“不是饿了吗?想吃什么大哥带你去吃。”

从此刻起,他不会再让弟弟挨饿了。

“真的吗?”韩重阳的眼中出现希冀的亮光。

“真的。”他颔首一点。

“我要吃加蛋的大鲁面,我已经好些年没吃到蛋了。”一想到浓郁的蛋味,他就口水直流。

仰起头,韩重阳眨掉夺眶而出的泪水,弟弟吃颗蛋都成了奢望,莫怪瘦成这样。“好,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那我可不可以加片肉,小小的一片就好,不用多。”他口中透露出渴望,好似那肉是极珍贵的东西。

“大哥买一整只熏鸭给你,吃不够再买。”爹,我会照顾好弟弟,让他天天有饭吃。

“一整只……”韩重阳两眼发亮,口水直吞。“大哥,我们有钱吗?其实我少吃一点没关系。”

看到弟弟这般乖巧,他失笑的抚抚他头顶。“其实大哥有银子,存在钱庄里,养你一个绰绰有余,不过大伯吞下去的我要他通通吐出来。”

二房不是没人,他回来了。

“娘,我们要住在这里吗?”

“呃,是的。”

看着眼前的残破,乔立春有些欲哭无泪,也傻眼了。

“娘,这儿好像鬼屋,我们会不会被鬼捉走。”

鬼?“不会,因为娘比鬼还凶,娘会把不乖的坏鬼给赶走,只留下会帮助我们的好鬼。”

“娘,鬼也分好鬼、坏鬼吗?”

两兄妹轮流发问,软糯的嗓音甜女敕得像裹了蜜。

“当然,人有好人、坏人,人死后变成鬼也会有好坏,我们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的鬼,人家也会觉得委屈。”鬼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有时人比鬼还可恶。

“哥哥,我不怕鬼了,我很勇敢。”好鬼是好的,不会吓她,她长大了,能帮娘做事。

宝哥儿故意捏着妹妹鼻头。“好呀!那我跟娘睡,妳自己一个人睡,贝姐儿胆子最大。”

“哇!娘,哥哥欺负我。”坏哥哥。

“乔弘书,要爱护妹妹,不可以吓她。”这两个孩子呀!越看越得人疼,实在可爱得让人想宠他们。

乔立春自知身子不济,她在镇上休养了两日,吃了几帖药后直到舒适了,才退了客栈的房间决定“回家”。

回到这身体原主出生的地方,周家村,也就是她未出阁前的娘家。

她还把两个孩子的姓给改了,跟她姓乔。

周家村有一半的人姓周,原本还更多,但陆陆续续搬进一些外姓人,周姓仍是大姓,因此仍用周家村当村名。

乔夫子逝世几年了,想必他的旧宅已是荒芜一片,因此乔立春特意租了一辆牛车,买上一百斤白米、五十斤白面、五十斤玉米粉,一些肉和细盐、油之类的日常用品。

唯恐屋内不能住人,还特意买了两条七斤重的大棉被和打扫用具。她想稍微打理一番总能窝上一夜,其余的待日后再慢慢收拾,她不着急,只要有个能睡觉、煮食的地方就好。

谁知才一打开半人高的红漆门板后,里头的杂草都快比人高了,前两年的风雪太大乏人清理,有部分屋檐被压垮了,倾斜一角,铺顶的瓦片亦翻飞了好几片。

若是不下雨还好,一旦下场沁人的秋雨,屋外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接都来不及接,滴滴答答的湿了一屋子。

乔立春呆住了,有种不知从何下手的错愕。

好在乔夫子在世为人不错,广结善缘,曾经不收束修为村里的孩童启蒙,有感他的善举,泽惠儿女,一听闻嫁到镇上的乔立春回来了,还带了两名画人儿似的孩子,纷纷不问原由的赶着来帮忙换瓦,将倾斜的屋檐以柱子撑直。

乔立春自个儿儿当然也不好意思尽求人帮忙,一有空便除除草,砍掉杂树放在院子晒干好日后当柴烧,还清出一块足以种菜的菜园子,土已翻松,随时都能放籽播种,赶在入冬前收获一轮。

其中她最感谢的是隔壁邻居周婶一家人,他们帮了她不少忙,还教她许多事,在最短的时间内整顿好母子三人,而不致于处处局促,连生个火也升得满脸黑。

“乔家丫头,妳不是说要些小葱和丝瓜、南瓜的种子吗?我给妳带来了,趁着天气正凉爽赶紧下种,过个几天气候又要转凉了……”

“周婶妳来啦,又给我带什么好东西?”穿着简朴的乔立春并未绾髻,她只松垮垮的以一条头绳束发。

微胖的周婶笑着摇手。“哪是什么好东西,不过是田野间常见的种苗而已,妳以前还不稀罕呢!说想吃就到野地里去采,拐了我家的菊芳、菊月到处摘野果、采野桑。”

到处都有……她眼眸微微一闪,想着北方的土地少有这些东西,种不活不说还贵得很,东北的战家军到了冬天啃得最多的是高粱饼,大口喝着烧刀子袪寒。

明明还是不久前的事,却好似已经离她很远,下刀子似的寒冷已不复见,她眼前的是开着黄花的小村落。

“年少不经事,都小时候的事了还提来臊我,周婶真不厚道。”乔立春装羞的打趣。

“就是嘛!娘老是提过去的事,也不怕人听了生烦,她连我三岁尿床的丢脸事也一再提起。”真是羞死人了。

菊芳十五,菊月十三,姊姊活泼好动,见谁都是一张眼儿弯弯的笑脸,妹妹生性羞怯,老是跟在姊姊后面掩嘴偷笑,两姊妹的眉眼十分相似,就是一动一静的个性天南地北。

周菊芳上面还有一个十七岁的大哥,尚未说亲,正在相看中,底下还有个十岁的弟弟,淘气得令人头痛。

“就妳爱拆我台,生了个讨债鬼,早知道妳这么不贴心,我生头猪也好过生妳,起码猪能宰肉吃。”这大丫头真是让她这当娘的早生白发,一天从早到晚担心她嫁不出去。

“娘呀!猪会帮妳煮饭吗?还打草、剁菜喂妳那些宝贝母鸡吗?”

周婶没好气的横睨一眼,这个女儿简直是她的债主。“妳好意思说我都不敢听,妳看贝姐儿才两岁就帮她娘扎草当柴火烧,而妳只会在我耳边叽叽喳喳的喳呼,吵死人了。”

被称赞的贝姐儿害羞的一抿唇,躲到母亲身后,其实才两岁的她扎得不好,十个有九个松开,要娘亲补扎,可她认真的神情叫大人们看了好笑,忍不住要赞扬两句。

不知是天性使然,还是原主教得好,两个孩子都很乖,常会主动帮着做事,不管做不做得来,只要和母亲在一起就很开心了,还常装出大人样引人发噱。

回来周家村不到几天,母子三个已经和村民们混得很熟了,谁家母猪下崽了,谁家的公鸡几更啼都一清二楚。

“娘,妳怎么拿我跟可爱的贝姐儿比,太不公平了,我胜之不武。”这个小不点儿还没她腰高呢!

被称可爱的乔雅音欢快地露出两排小米牙。

周婶啐了一口。“会不会听话呀!还胜之不武呢,是妳不如贝姐儿懂事。乔家丫头,我家最近蛋下得多,妳要不要我帮妳兜几只小鸡,过几个月妳就有鸡蛋可拾了。”

看到孩子们一听到有小鸡可养便两眼发亮的神情,乔立春想了下还是摇头。“不了,周婶,我过两日想上山瞧瞧,看能不能设个陷阱捉几只野鸡,小鸡太小,我一个人照顾不了。”她看了看四岁、两岁的儿子女儿。

身为过来人的周婶立即明了她的意思,养孩子不容易呀!要时时看顾着,免得他们太顽皮而出了意外。

“你和……呃,和那个人分开了。”周婶隐晦的打探,没直接点名道姓,怕一不小心戳到人家的伤心事。

“周婶若常往镇上跑,相信不出几天就能听见钱家少爷再娶新妇的喜讯。”她不言人是非,公道自在人心。

“什么,妳是说他移情别恋,看上别人……”长得一副老实相,没想到是个天杀的负心汉。

乔立春不以为意的笑笑。“只能说没有缘分,月老不赏脸,一条红线错牵,我们也只好莫可奈何的接受。”

“他连孩子都不要?”有这么狠心的爹吗?

她再笑。“对方不想当后娘,而且有自己的孩子,谁会有心思去管前头那几个,见多了心塞。”

周婶闻言,目瞪口呆。“新媳妇有了?”

“不然怎么赶着和我和离,连孩子都甘愿送我,人家不缺孩子。”所以她才趁着前夫在兴头上,赶紧和离、带走孩子,省得哪天他反悔了要来跟她抢孩子。

人能有多无耻她可是见识过,不防君子,只防小人。

“这人哪,太没良心了,老天若不开眼,拜菩萨都枉然。”亏他还是读书人,这么缺德的事也做得出来。

“妳知道他娶的是何人?”乔立春刻意压低声音。

“谁?”周婶学她小声说话。

“县令之女。”

“啊!”难怪了。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爬。

见周婶讶异得嘴巴都阖不拢,看得乔立春直想笑。“我这个妻子助不了他平步青云,他另寻高木攀附也是情有可原,凡是男子谁不想出人头地,光耀门楣,靠女人又算什么,他日功成名就,扬的依旧是男子的名。”

“乔家丫头,妳一点都不难过吗?”她听了都心酸,乔夫子那么好的人,怎么他儿女的运势都那么不顺。

“为什么要难过呢?至少离了他,我很快活,还有一双孩子相伴,少了一个男人心更宽。”她以前就觉得男人没什么存在的必要性,男人能做的事她也能,还不输男人。

只是她现在的身子太娇弱了,弱得风一吹就倒,提不得重物,不过为了提升自身的体力,她每日都提早一个时辰起来练武,在天色未亮前就开始提振体内的气。

更甚者,她悄悄做了几个小沙包,分别缚于足踝和手腕,好使力道增强,出拳有力,重新打造出强健的体魄。

她必须变强,还要更强,不然以她一名文弱的和离妇人,以后的麻烦事只多不少,为了自保和保全两个孩子,她一定要强到无人敢轻视,如同曾经的女将军战铁兰。

“妳这心态是好的,好在妳看得开,不然日子就难受了。”女人家要单独过活可不容易,她还有得熬。

乔立春听了只是垂眸一笑,不予回答,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她反而喜欢这种不受拘束的生活,若是她继续待在钱家,迟早有一天会被人发现她并非原来的那个人。

如今正好,远离熟悉的人与事,回到村子重新开始,经过几年的分别,人会变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她受到“巨大打击”才心性大变,谁能说她有错呢,全是命运弄人。

“娘,妳和立春姊姊说什么,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和小女娃玩着翻花绳的周菊芳忽地转过头,朝周婶挤眉。

“大人的事妳别听,都十五岁了,我都愁白了发,怕妳嫁不出去。”是看了几户人家,但大多不中意。

现今的女子十三岁议亲,十五、六岁嫁人比比皆是,可像周菊芳这年纪还没说定人家,那就有点迟了,难怪周婶都急了。

可是她本人却不急,一脸笑咪咪的满山遍野地疯玩,还颇为得意她能在家多待几年。

“嫁不出去就嫁不出去,我赖着大哥小弟养我,他们敢不养我就一哭二闹三上吊,看谁技高一筹。”听到噗哧一声轻笑,她不满的回头一看。“立春姊姊,妳得罪我了,我要摘光妳院子里的枣子,不准不给。”

“好,随妳摘,我们娘儿仨也吃不完。”那结实累累的枣果很是喜人,圆润如鸡卵大小。

之前杂草、杂树清理完后,她赫然发现院子的左右两端各栽了一棵枣树和柿子树,看树干粗细少说有一、二十年了,每一枝枝桠都压得很低,结结实实的挂果,满满都是。

她很少见到果子长得这般茂盛的果树,而且个头很大,每一颗都饱实圆滑。

“别胡闹了,那是妳立春姊姊家的果子,摘个一篮子吃个止嘴馋也就够了。不过说也奇怪,这两棵果树在乔夫子过世后,每年的结果都十分稀疏,找了半天也找不到几颗,可妳一回来,果子竟开得满树,真叫人诧异。”如同在欢迎她似的。

“也许是主人回家了吧,树木也有灵性,知道要报恩。”乔立春感觉风吹过发际,飘送着淡淡果香。

周婶好笑的一摇头,树就是树,哪来的灵性,乔家丫头书读多了,把人读傻了。“妳有没有考虑要卖果子,妳看甜枣、柿子的长得多好,准能卖出好价钱。”

趁着果子价高,多少赚几两银子也好,省吃俭用也能过上大半年。

“周婶想吃尽避来摘,我打算等树上的果子再熟一点,把一半的枣子晒成干枣,留待冬天给孩子当零嘴,另一半则做成枣子酒,天气一冷好御寒,几口酒下肚,身子也就暖了。

“至于柿子就做成柿子饼吧!闲时啃两口当零嘴,若是缺银子急用就卖给干货铺子,好歹能救救急。”目前她还不缺银子,她有自信光靠打猎也能养活一家三口。

“咦!柿子饼,我怎么没想过呢!真是好主意,到时我也来帮把手,妳一个人做不来。”没有个男人真不方便,做什么也不称手。

“我也来帮忙,我喜欢柿子饼。”周菊芳拉着妹妹周菊月,一个笑得爽朗如日,一个羞涩似月地来凑一脚。

“小馋猫。”周婶朝女儿鼻头一点。

不知道别人在笑什么的乔雅音看见别人都在笑,她也跟着甜甜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