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主信德集团接收澳门八佰伴的商场,八佰伴原班人马重新登场。而香港的八佰伴分店却没这么好的结局,不是未招募到大型百货公司,就是拆零出租。在内地,北京赛特、沙头角八佰伴、上海第一八佰伴商厦和南方商城,结局大不一般,各方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12月18日,澳门八佰伴购物中心恢复营业,对八佰伴的员工来说,除了雇主的身分不同,其他的基本没有变化。
可以这样说,如果日本八佰伴不破产,香港八佰伴百货就不会倒闭;如果香港的分店没清盘,澳门的分店就不会停业。当然连锁反应的深层原因,是这些公司本身存有问题,假若健全的话,是能够抵御“多米诺骨牌”的冲击的。
八佰伴香港有限公司,透过八佰伴百货(澳门)有限公司,间接控制澳门百货店经营权。香港八佰伴百货各分店清盘,澳门的分店也同时停业。但情形与香港方面有所不同,到11月20日停业,澳门的供应商、业主、租户等,未有一家入禀法院讨债,亦未有一家租户和供应商搬货。关闸前,有租户及供应商想搬货,被店方及业主阻止。
22日上午,澳门八佰伴租户委员会首次与澳门八佰伴的代表、香港八佰伴百货临时清盘人安永会计师行代表会面。三方都赞同澳门八佰伴恢复营业的大方向。
安永会计师行代表向澳门的租户重申:澳门八佰伴至今尚未申请清盘或破产,在停业前,澳门八佰伴在日常经营上属于健康。出现停业只是受香港八佰伴的不利消息的拖累。当时,店方提出7时半关门也是临时决定,主要目的是避免混乱和出现混水模鱼的情况。但后来发生的情况,却使停业成为定局。
这个后来发生的情况,就是租户当即向店方追讨营业欠款(方式与香港方面一样,无论是八佰伴还是租户专柜的每笔零售款,均由顾客交中央系统的收银电算机处理)。在租户、供应商的“围困”下,偿债无力的店方肯定无法恢复营业。
23日《澳门日报》说:“目前摆在澳门八佰伴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物色买家;二是宣布破产。
“前者对各方都有好处,因不但可保全澳门八佰伴的资产,亦有利于现有百货商场的继续运作。若租户坚持以追讨营业欠款为先,以目前澳门八佰伴的现况(相信一部分资金已调往香港救急)已无法支付,只能宣布清盘或破产。一旦宣布破产,对店方和租户都不利。基于上述考虑,大部分租户都倾向以第一种方式解决问题。事实上澳门八佰伴方面也一直在物色买家,冀能维持经营局面,也对物色买家有利。为此,三方初步在继续营业的大方向上达成共识。”
当日,澳门八佰伴的百多名员工在公司门前聚会,要求公司高层就员工支付薪金及是否清盘作出明确答复,公司高层一直没露面。员工向采访他们的记者说:由于接近年尾,加上春节将至,开支增大,若在此间失业,生活彷惶,大家都不愿看到公司倒闭。
澳门工联权益委员会主任林香生表示,工联和商业雇员总会对该公司员工的职业及维护正当权益将尽力给予协助。
三方会议结束,传出原则同意恢复澳门八佰伴营业的消息,这使得澳门的员工情绪,不似香港八佰伴员工那么悲观。
12月6日,澳门八佰伴租户委员会发布消息称。澳门八佰伴现在尚未申请清盘,但没有能力偿还租户等的拖欠金额。此外,基于法律责任问题,短期内找不到新买家愿意接管经营。基于上述原因,八佰伴(香港)百货临时清盘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于短期内将澳门八佰伴申请清盘及解雇员工。
消息还透露,大业主信德集团希望能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在短期内收回澳门八佰伴百货公司场地及与所有租户订立临时租约的形式继续经营。
12月10日,澳门八佰伴的问题得到较满意的解决。大业主临时接管澳门八佰伴百货公司及商场;大业主原则同意继续雇用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在内的原八佰伴员工;八佰伴商场初定于本月20日重新继续营业。
现时澳门八佰伴的债项逾2亿港元。最大的一笔是欠母公司八佰伴香港,为1.7亿港元;拖欠供应商、租户及寄售商的款项约4300万港元;拖欠大业主信德集团3个月租金共2000多万港元。欠债中,尚未计大业主可能向澳门八佰伴追讨中断租约造成的损失,租约是10年,现在只履行了5年。
安永会计师行澳门代表何美华在召开租户代表会议时说:“香港清盘人方面一直努力为澳门八佰伴物色新买家,但到现阶段为止,始终未能洽谈成功。考虑到澳门八佰伴本身已无力偿还2亿元的欠款,以及透过清盘解决现有债务和物业使用权,有利商场短期内重开和日后物色新买家。澳门八佰伴清盘是必须依法律程序进行的,如不清盘,便不可能重开。重新开业后的商业机构自然不是原来的八佰伴(澳门)百货有限公司。”
这个商业机构,是临时接管的大业主信德集团。
信德代表向租户表示,信德与租户签订6个月的临时租约,首3个月按9折收取租金,后3个月按原租金(即澳门八佰伴收取租户的租金额度)收取。在此段时期,大业主会考虑是否物色新买家还是继续经营下去。外界评论,如果盈利状况尚可,信德集团可能会设立一间专门的百货公司正式接手经营。
10白,大业主信德集团表示原则同意雇用原八佰伴所有员工,到11日,信德确定全部雇用原有员工。员工薪金不变。职务不变,由于信德是临时接管,故所雇的员工可能不享有长期雇员的某些福利。
澳门工联社会事务委员会主任关翠杏称赞这是件好事,也是理想的方式。工联仍会跟进雇主澳门八佰伴清盘后所要进行的员工赔偿,以及属于员工权益上需要的赔偿,如遣散费等。
笼罩在八佰伴澳门员工间的悲观情绪烟消云散。这情形,与香港方面截然不同。
通过澳门八佰伴事件的处理,外界发现,原来澳门购物中心商厦不是八佰伴的物业,仍属原来的主要发展商信德集团!之前,港澳传媒,乃至和田一夫本人,都称买下了澳门新口岸商场。实际上,是买下了澳门商场的使用权,获得二业主的身分。由八佰伴集团再转租予澳门八佰伴百货店,澳门八佰伴百货公司还将其中的档位出租给入场经营的租户。
信德集团主席何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信德今次是“又唔见钱(指赔本),又出力!”信德没有向澳门八佰伴索赔违约租金数百万元。何鸿称集团接下商场继续营业,是履行繁荣澳门的一贯承诺。
信德集团以放弃向澳门八佰伴百货公司索讨未履行租约的赔偿,和接受以帐面价200多万港元的店铺装修及设备的条件,收回了购物中心商场的使用权。至于澳门八佰伴的存货,全部折价卖给信德集团所控的临时经营者,价值约800万港元。安永会计师行代表何美华称:这样比香港八佰伴存货公开贱卖理想得多。
这一做法,有利于被清盘的澳门八佰伴,若像香港那样清货大拍卖,肯定套现不到800万港元;这也有利于接手的经营者,享受折扣后比进货低廉。另外,可节省清盘费用,清盘费用按法律程序是要计入债务的,并属优先偿还之列。同时还可保全商场原貌,因为原有的货品摆设等,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并在长期的经营中改进而形成的,可令接手经营者能更快重新开张营业。但部分供应商则表示二这种做法忽视了他们的权益。
澳门八佰伴于12月18日试营业,商场兴旺如初,在顾客眼里,觉得没一点变化。对原八佰伴的员工来说,除了雇主身分变了,一切都谈不上什么改变。
然而好事多磨。20日澳门新八佰伴正式营业,在开张的前半小时,一批军警突然包围了商场,出示法院的禁制令,宣布不准开张,必须清点所有的货品。起因是供应商入禀法院,追讨八佰伴的欠帐。对此,信德集团主席何鸿忿忿不平,他声称信德是新业主,有关旧八佰伴的货款纠纷,不应涉及新业主,更不应在临开幕时突然袭击。供应商要求新八佰伴拿出169万港元,垫支货款赔偿。经双方律师商讨,何鸿同意支付160万港元作保证金,事情才算基本“摆平”。
拔鸿对法院的做法表示遗憾,他说澳门政府曾来电表明政府会全力支持澳门八佰伴的复业,并会协助解决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目前,澳门八佰伴的清盘偿债仍在继续,估计要一年左右的时间结束。
下面谈香港9间八佰伴分店清盘后的物业租赁情况。
最理想的方式,是像澳门方面那样,由一家大商家全盘接下腾空的店铺经营。这样,有利于缓解前八佰伴员工的失业压力,若能雇聘原班人马,那是再好不过。
香港9间分店封铺停业,将腾空逾百万平方英尺的商场。由于香港经历了股市风暴,物业市场的租价随股价一道滑落,约跌2成。站在业主的立场,大概不会是什么好事,再出租难获理想的租价。对零售商来说,则可能是一件好事。
但是,由于股市低迷,影响市民购买力,零售商生意并不好做。加上香港最大的日资百货集团八佰伴倒闭,令商家慎之又慎。而个别商场业主,认为八佰伴退出是一件好事,称他们与八佰伴还是多年前的租约,租价定得太低,现在可以重新调整租价水平。
我们首先看八佰伴在香港的首间分店沙田新城市广场。
八佰伴百货倒闭后,市场立即爆出八佰伴的主要竞争对手吉之岛,觊觎八佰伴沙田和黄埔分店铺位的消息,还称吉之岛将招募300名八佰伴员工。
吉之岛对是否接手沙田及黄埔的商铺,未作肯定与否定的答复。公司公关部发言人尹美玉说,吉之岛不会“亦步亦趋”、“人弃我取”,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
吉之岛倒是热衷于聘用八佰伴的熟手。尹美玉说,集团已主动与劳工处联系,表示有兴趣招募八佰伴的员工,以协助他们就业。届时会招聘200名全职和100名兼职员工。但她强调,集团不会优先选聘八佰伴的员工,仍按一般的招聘程序进行,薪金及职务等,也不照搬原来的,而会按照个人的工作经验及履历厘定。
八佰伴的员工不认为吉之岛传播了福音,担心到时会被压价。届时所招聘的新员工将去新界慈云山吉之岛上班,开业时间定为1998年3月。
吉之岛并没有进驻沙田新城市广场,不知是本来无意,还是租价未谈拢。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吉之岛不会冒进扩张,以免重蹈八佰伴倾覆之旧辙。
不过,新城市的大业主新地集团似乎不急,旗下物业管理公司声称,已有大客户入伙新城市商场。究竟是哪家,则未公布,也是一种策略吧?有人士分析,来者可能确确实实是大型零售业集团,但很可能是大集团在商场里开一家中型连锁店,而难有像八佰伴那样,承租下近10万平方英尺的铺面,成为大型商场的核心商家。
至12月中旬,市面传出的消息,也只是“有近5成楼面接近签约阶段”。
般基东主李兆基倒是动作神速。他有一个有利条件,集团旗下有一间千色百货公司,该公司已在屯门、元朗、荃湾开设了3间分店。
八佰伴租用马鞍山新港城中心16万平方英尺的商场。当年八佰伴马鞍山分店开幕,李兆基在典礼仪式上说:“八佰伴开业后会带旺马鞍山区,而马鞍山区又会带旺八佰伴,这样就旺上加旺了。”现在八佰伴倒闭,有人挖出这句陈言揶揄李兆基,问:“现在有几旺了?”对李兆基来说,面子次要,要紧的是商铺空着,少了一大笔收益,更令马鞍山萧条,李兆基建的大量楼宇卖不出去。
如今,香港一下子腾空百多万平方英尺的商铺,马鞍山的新港城中心,一时难觅核心大客户。李兆基一声号令:让千色百货进驻!
李兆基“自己旺自己”的做法引起传媒的倍加关注。恒基地产特别计划部总经理陈锦胜,在12月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恒基的大前提是不可以令16万平尺的面积变‘吉’(空),因为那会影响整个商场的形象,甚至(影响)其他租户的生意。尤其此际是圣诞档期。
“我们的考虑是一定要有一个具份量的租客作anchortenant,给商场带来凝聚力,特别是马鞍山13万人口的区内,并没有大百货公司。故此一间新的百货公司是不二之选。”
般基的这一举措,得到中资广南超市连锁集团的响应,决定从千色百货的经营楼面承租原八佰伴超级市场的铺位(作者注:八佰伴分店是综合性商场,主要分百货店、超级市场巴租户专柜三大部分)。广南超市将与千色百货一道开业。
马鞍山新港城八佰伴原有全职员工180名,千色百货只雇用了80名全职员工。个中的原因,是千色参照屯门分店的经验,实行一更制(即中午12时至晚上9时)。店方说这样能有效地利用资源,节省人事开支。新港城千色店,除店长从荃湾调来,全部由八佰伴的员工担任一线售货员及管理层人员。
对员工来说,工作时间长于八佰伴,八佰伴是二更制(早10时至晚10时),一班是6小时,而千色是9小时。八佰伴的其他福利待遇也较千色好。不过事到如今,能进千色这样的大公司也算是不错了。
马鞍山新港城商场于12月12日开幕,为香港9间原八佰伴分店最早投入营业的商场。
信和集团旗下的屯门市广场,因八佰伴执笠(破产),腾空了31.7万平方英尺楼面,为八佰伴各分店之最。信和招募不到核心大客户,自在情理之中。信和情急之下,推出“生活天地”的招牌,招徕中小租户,并稳住原来的专柜租户。信和不仅租价较以往低廉,还推出6年的短期租约。这些举措,受到新老租户的欢迎,至12月中旬,已有8成铺位租了出去。
出售运动鞋的华基泰公司,原来是屯门八佰伴的租户。现在的营业面积较以前扩大1倍。华基泰的发言人说,我们的租金开支却没增加,因为,租价仅为原来的5成。
苞应湘主持的合和集团旗下的荃湾酒店商场,营业面积约7.5万平方英尺。该商场已改名“熊猫乐园”,合和也没有招募到大客户,拆零出租,并且推出短期租约。该商场定于12月20日开幕。
将军澳厚德村商场是房委会的物业。业主联系了5家商户,其中有两家是大型百货公司和超级市场。至作者书稿杀青,尚未得到确切消息。
蓝田的汇景商场的4搂5楼,业主分别是私人投资者部太和满年集团,他们暂时也未招募到大客户,准备拆零招租。
新北江集团的天水围商场于12月12日开幕,均是中小租户。该商场的租约期限更短,至次年2月。该商场辈隔成31间商铺,最大的有千余平方英尺,最小的百余平尺;最贵商铺月租6万港元,最低的仅3万。由于租价低,租期短,很快就出租告罄。现在集团仍在为招募大租户而不懈努力,希望有八佰伴那样的大客户进驻。
元朗大兴大厦商场,也选择拆零招租为权宜之计。
长实集团旗下有两处物业出租给八佰伴,一处是黄埔花园商场;另一处是马鞍山海柏花园商场。海柏花园与恒基的新港城连接一体,中间有旱桥相连,八佰伴马鞍山分店实际上横跨两处。至书稿杀青前,作者也未间长实的两处商场确切消息,只是市场传闻,集团正在积极联系大百货公司。
除恒基集团拥有自己的百货公司,没有一家大业主招募到核心大客户。这种情况,与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大型百货公司的“开店热”,形成鲜明对照。可见现在香港零售业不景气之程度。
香港的9间前八佰伴分店,未像澳门那样以满意的方式消化掉,不仅不利于大业主,更不利于大部分职业无着落或不称心的八佰伴前员工。
八佰伴(香港)百货公司的倒闭的负面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
那么,日本八佰伴的破产和港澳百货业的全线崩溃,会对中国内地项目产生什么影响呢?
赛特购物中心是八佰伴在中国内地第一家以特许经营权的方式管理的商场,也是最后一家以这种方式经营的商场。虽然现在的赛特早已与八佰伴没有关系,但仍受到人们的关注。
据中国通讯社12月2日电讯稿,日本八佰伴破产,港澳的八佰伴相继结业,北京赛特集团副总裁王辛民坦言:“北京赛特安然无恙,一切正常。”
王辛民谈了当年“协议离婚”的原因:一、八佰伴管理人员不熟悉中国的国情,管理上“水土不服”;二、八佰伴的商号使用费过高;三、八佰伴想把发展中心转移到上海,而赛特也想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经营管理方式。
王辛民说,八佰伴撤出后,我们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北京商情出发,坚持自己的中高档市场定位,取得好的成绩。分手后的第一年度,销售额达6.5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46%;1996年增加到8.05亿元,年增幅22%,人均利税在北京的大型商场中居第一位。1997年虽然北京有多家商场开张,营业额仍有所增长,估计有1%。他说:“八佰伴的破产不会对赛特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赛特购物中心总经理李卫对八佰伴的日方管理人员仍念念不忘,他说:“合作伊始,八佰伴给了赛特不少教益,给人印象很深的,是一次顾客投诉商品问题,当时的日方总经理黑山不由分说,就从自己的腰包里掏钱给顾客。这种对顾客的尊重,赛特作为宝贵传统坚持下来。”
《北京日报》评价说:“今天,当日本八佰伴倒闭之时,赛特已学会了‘师傅’当年的做法,开始了商号和管理的输出。赛特旗下的‘西单赛特商城’一炮打响。”
从时间上讲,深圳沙头角八佰伴是八佰伴在中国内地开设的第一家分店,也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零售企业。该商场营业面积1000多平方米,投资1000万港元,于1991年9月8日开业。
从规模上讲,这间商场在八佰伴日后宏伟的中国战略中,地位无足轻重。但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却在八佰伴及其他日资企业中具有普遍意义。
懊商场的中方投资者为沙头角进出口贸易公司,占51%股权;日方占49%。由于中方缺乏经营高档百货商场的经验,而八佰伴是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及经营方式的跨国百货集团,日方代表秉掌经营管理大权。作者4年前曾光顾过这间商场,觉得它很新潮,服务态度甚佳,便由衷感叹:“日本人真厉害!”
作者不知,当时中方已不买日本人的帐,认为日本人太不懂中英街游客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造成严重的亏损。据后来披露的数据,1992至1994年3年间,累计亏损300万元(人民币)。中方认为这是无法承受的,而日方则认为可以容忍。
这实际上是两种经营思想的冲突。一般来说,中方较急功近利,回报心理殷切,巴不得投下钱就产生效益,尤其是从事贸易的商家,追求每一笔短期生意的盈利。而日本的百货业投资者,普遍以占有市场率为长期战略,并不十分看重眼前的利润,认为占稳了市场,创出品牌信誉,以后能获得长效及稳健的回报。日本的企业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商家大多缺乏远大目标,经营上多是短期行为。
作者不想简单地评价孰优孰劣,更无事实指责沙头角贸易公司是短期行为。作者要指出的是,无论与境外哪种资本的合作,如没有协调好,就会造成关系的破裂。
在1995年,作者听友人说,沙头角八佰伴不再是日本人的天下。我当时没有细究,是八佰伴撤资退股,还是日方大权旁落?到香港八佰伴百货倒闭后,作者为充实材料,决定去实地暗察一番。也许是作者“走眼”,感觉有误,我再也寻找不到当初那种新鲜而舒适的感觉。该商场被了新店名:“新佰伴”。我在“新”字上面凝视良久,恍恍惚惚不得要领。作者还有一个错觉,似乎觉得店员的服务态度也不如以前热情殷勤。
不过,店方人士感觉良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店员自豪地对作者说:“自从日本人走后,商店开始赚钱了。”
据悉,日方经理撤走后,1995年商场减少亏损17万元;1996年大翻身,盈利达110万。1997年5月,中方单独投资20O0万元,将八佰伴与贸易公司旗下的糖烟酒商场巴时装商场打通,形成以“新佰伴”为核心的购物长廊,单以其110米的长度,就在250米的中英街处垄断性地位。
那么,在面貌一新的新佰伴,八佰伴是否还占有权益?3年前日方提出撤资,据传中方以日方单方面撤资而未许。这样,日方既没有人在这里,又留下了49%股份,日方能保障所持的49%权益吗?有人认为绝无可能,作者则相信中方会依法办事,保障外资的合法权益。
1997年,八佰伴迫于财政恶化的形势,无力再投资购物长廊的改造,提出放弃股权,条件是中方到年底停止使用八佰伴商号。
中方并不以为“八佰伴”这三个字能值几个钱,早在年底前几个月就改商号为“新佰伴”,更于11月20日香港八佰伴百货宣布清盘时,即在营业执照上取消了早已清扫出店的八佰伴旧店名。
世人瞩目,并且现时最为关注的,要数八佰伴在上海的投资。
据中方公布的资料:上海第一八佰伴是199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内地第一家中外合资零售百货企业(注:沙头角八佰伴由地方政府批准),注册资本5000万美元,上海第一百货持有45%股权,香港的八佰伴国际持36%,日本八佰伴持19%。合资公司投资2.28亿美元建造了浦东新世纪商厦,该商厦于1995年12月20日开幕。
八佰伴在上海的另一个大项目是上海八佰伴南方商城,总投资O.7亿美元,资本金5450万美元。其中,上海南方商城占30%股权,香港八佰伴国际占40%,其余为新加坡DIC和IMM公司(八佰伴集团的海外分公司)。该座国际商品配销流通的商城于1995年11月30日开业。
上海方面不仅为八佰伴投资提供便利,还给和田一夫崇高荣誉,授予他“上海市荣誉市民”称号。李鹏总理视察新世纪商厦时,还会见了和田一夫,询问有什么困难需要国务院出面。
现在,八佰伴几乎全线崩溃。香港部分传媒和商家摇身一变成了“事后诸葛亮”,指责八佰伴在香港及内地的投资如何糟糕,大有“墙倒众人推”、“落井下石”之嫌。日本传媒及同行更是幸灾乐祸,称和田一夫携巨资到上海“自掘坟墓”。在这个以划清界线为时尚的非常时刻,世人自然分外关注上海市政府,以及上海的合作伙伴的态度。
首先,上海市政府及合作方十分关注八佰伴的两次重大危机,在第一时间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对策。
其次,上海市有关官员及合作方的高层人士,对八佰伴的损失表示惋惜。
再次,市政府、市商委及合作方正全力巩固中日新三方的投资成果。
1997年11月14日,上海第一八佰伴常务副总经理谢振华介绍说:从1996年11月份起,上海第一百货的实际运作已由上海第一百货公司控制,商厦所经营的商品75%是国内商品。新世纪商厦的去年销售收入7.25亿元,进入上海零售业前十强。1997年l-9月份实现销售额7.66亿元,估计到年底可在上海同业中排名第7位。营业额增幅超过全市同业平均水平,同时,今年还按计划偿还贷款400万美元。
11月21日,上海新世纪商厦如期举行了主题为“我两岁了”的开业两周年庆典促销活动。
11月23日,上海市商委负责人向中外新闻界表示: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是独立法人,近来八佰伴国际集团危机两次爆发,对上海第一八佰伴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上海第一八佰伴经营状况良好。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等均对商委负责人的讲话作了报道。
据11月22日香港《经济日报》,上海第一八佰伴集团管理层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八佰伴托管人,已向上海第一百货集团提出转让股权的建议,境外很多公司已提出购入日本八佰伴出让的19%股份。他说,根据协议,上海第一百货集团拥有购入外方股份的优先权、本集团会同市商委开会研究过日本八佰伴退股转让及处理方案,市政府已明确表态会给予支持。
由于香港八佰伴百货清盘,可能香港八佰伴国际会提出转让所持的36%股份或少于这个比例的股份。上海商委及第一百货集团均没有表示会将这部分股份买下来,只是透露会将现有的45%股权提升到控股权。按国际惯例,控股权则需持有超过50%的股份。
11月25日,八佰伴南方商城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国强在与《文汇报》记者交谈中称:随着八佰伴集团频频出现危机,日方人士纷纷撤离,目前经营管理工作已完全交予了中方人士。由于日方对中国市场的不太了解,造成了在管理上成本高、浪费大等一些缺陷。中方领导接手后立即对市场暴求做了新的分析,并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管理制度的改革与结构的调整上,取得了立杆见影的效果。八佰伴国际集团的有关人士也认识到干部本土化的重要性,并表示对中方领导有充分信心。
问及香港八佰伴国际是否可能转让股权一事,杨国强指出:“不排除这种可能。但在香港方面未提出该要求前,八佰伴南方商城会全力协助香港八佰伴走出困境。”他没有具体谈怎样“全力协助”,但他反复强调要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绩。意思是不令八佰伴“后院起火”、“雪上加霜”,让八佰伴全力去应付日本和香港方面的危机。
他强调说:“在资产重组和调整过程中出现股权的转让是十分正常的,对于八佰伴目前的状况,中方完全可以理解。如果八佰伴将来发生困难而提出股权转让,中方会积极配合,相信凭借公司的实力和影嫌讪会吸引其他著名企业的参与,但中方上海南方商城目前尚未有收购之打算。在八佰伴提出该项要求之前,中方将一如既往地与其密切合作并尽力帮助其渡过难关,双方都为合资企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而努力。”
作者记得,上海市官员及合资方代表多次提到八佰伴宝贵的经营经验及先进的管理方式。现在他们仍未“醒悟”,没有清算式地列数八佰伴经营管理方面的种种不是。上海方面现在对八佰伴的评价仍是温和的、中肯的。他们如此做,是明智,还是糊涂?作者不想轻率下结论。
下一章,作者想就八佰伴的过去、现状和未来,作一些小结式的探讨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