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號︰

牧野流星 第十四回 帳里香飄奇撲朔 瓜田李下惹嫌疑

作者︰梁羽生類別︰武俠小說

那「劉大哥」道︰「你知道我為什麼要和你來這荒山嗎?」鄧中艾道︰「不是來查勘地形,好準備將來劫鏢麼?」

「劉大哥」道︰「當然這是原因之一,不過更迫切的還是要搜查兩個可疑的人犯,很可能就是你在小金川踫上的那兩個小賊。叫鄧中艾吃了一驚道︰「你怎麼知道?」

「劉大哥」道︰「在縣衙門的時候,我已經向捕頭打听過了。這老捕頭辦事倒很得力,自從小金川那股殘匪窺入青海之後,他每天都派遣得力的手下,扮作鄉下人,在各處路口注意往來人等,據他說今天中午過後,有兩個少年騎馬往西走,他們的馬跑得很快,但回來一查,縣城各個客店可沒有生人投宿,料想在黃昏之前已經過了縣城。這兩個人錯過宿頭,大概應該在天黑時分踏入這荒山,今晚多半是在林中過夜。」

鄧中艾恍然大悟,說道︰「怪不得你們寧可不要知縣老爺的殷勤招待,也不在衙門里舒舒服眼睡一個覺,連夜就趕來了。但你們怎不早點告訴我呢?」

「劉大哥」笑道︰「我是想令你驚奇一下呀。老鄧,假如當真是那兩個小子,你怕不怕?」原來他正是恐防鄧中艾給人家打怕了,要是太早告訴他,他就不敢前來。

鄧中艾怫然說道︰「劉大哥,你也忒小看我了,我雖然本領不濟,敗給那兩個小賊之仇是非報不可的。何況你們兩位大內高手,有你們兩位撐腰,我還會害怕他們嗎?」

「劉大哥」笑道︰「我是和你開玩笑的,你別介意。其實以你的鐵筆點穴功夫,未必真的就會輸給那兩個小子,我猜大概是因為初次和他交手,未模得清楚他的劍法,以至在他快劍狂攻之下,冷不防就吃了虧。」

鄧中艾得到「劉大哥」給他兜回面子,心中舒服好多,說道︰「劉大哥明見,當時的情形確是如此。但願他們真的是在這座山中。不過這座山這麼大,怎知他們躲在何處?黑夜里還得提防他先發現我們,突來偷襲。」他口里說是不怕,但語氣中顯然還是流露三分害怕。

「劉大哥」笑道︰「老鄧不用擔心,我有辦法知道他們躲藏之處。而且料想他們也想不到會有人到這荒山來搜捕他們,所以只有咱們偷襲他們,不會反而給他們偷襲的。」

鄧中艾喜道︰「劉大哥,你有甚麼妙法?」

「劉大哥」道︰「你听著!」突然發出一聲虎嘯!

嘯聲震撼山谷,端的像是餓虎覓食的吼聲。楊華明知道是假的,也不禁有點悚然之感,心里想道︰「此人內力深厚,倒是不可小覷。」心念未己,只听得鄧中艾笑道︰「原來劉大哥還有這樣的絕妙口技,小弟卻不知道。」

虎為山中王,一嘯驚百獸。不過片刻,只听得猿啼、豹吼、鹿跑、狸奔。種種野獸的驚叫聲、奔跑聲此起彼落,鬧了好一會,方始漸漸平靜下來。

「劉大哥」道︰「你听見沒有,就在轉過這個山坳的上面,有馬嘶之聲,距離這里似乎還不太遠呢。」

鄧中艾道︰「你這法子果然是妙,馬在那邊,人也一定是在那邊。」

「劉大哥」道︰「這兩匹坐騎是久經訓練的戰馬。」

鄧中艾道︰「你怎麼知道?」

「劉大哥」道︰「它們只是叫了幾聲,便不再叫了,而且沒有掙月兌繩索的束縛和搖撼樹木的聲音,只有久經訓練的戰馬才會如此。它們的叫聲只是想喚醒主人的。」這姓劉的大內衛士居然能夠在百\獸嘶鳴的聲音之中,听得這祥仔細,能夠辨別各種不同的聲音,楊華雖然也懂得「伏地听聲」,和他相比的就差得遠了。

「劉大哥」又道︰「我懷疑這兩匹戰馬,就是馬昆和周燦的坐騎。」那姓葉的吃了一驚,說道︰「如此說來,他們二人豈非已遭毒手?」

「劉大哥」道︰「目前還難斷定。不過,倘若他們真的已遭毒手,這兩個疑犯,就更加可以斷定,一定是老鄧在小金川踫上的那兩個小賊了。」

鄧中艾道︰「我們現在可以去找那兩個小賊了嗎?」

「劉大哥」道︰「再等一會兒。那兩個小賊給虎嘯馬嘶驚醒!等他們以為老虎已經去得遠,縱然輪流戒備,也沒有初時那麼留心戒備的。」

鄧中艾笑道。「對,現在是他們在明處,咱們在暗處,待他松懈的時候,咱們便可以進行偷襲了。」

楊華想道︰「用不著現在就驚動金兄,諒這三個鷹爪,我還對付得了。就是對付不了,金兄不久也會跑來的。」他主意打定,剛好便听得那「劉大哥」沉聲說道︰「現在是時候了,咱們去找那個小賊吧!」

楊華一躍而出,幾個起伏,就到了那三個人聚會之處,冷笑喝道︰「用不著你們費神尋找了,我在這兒!」

鄧中艾吃了一驚,叫說︰「正是這個小賊!」

那「劉大哥」哼了一聲,喝道︰「好大膽的小賊!」「唰」的抽刀出鞘,劈將過來,竟然發出鏗鏗鏘鏘之聲,震得楊華耳鼓嗡嗡作響。原來他在有意賣弄功夫,潛運內功,使佩刀出鞘之時與內壁擊撞,以收先聲奪人之效。

楊華暗暗佩服他的內功深厚,卻也並無懼色,冷笑說道︰「你弄這些鬼門道,就想嚇倒我麼?」那「劉大哥」一刀橫劈過來,招式也沒甚麼奇特,但刀光伊似銀虹橫空掠過,確有開山裂石的威勢!

楊華側身讓開斜刺一個,劍勢伸縮不定,似是「織女投梭」,又似「李廣射石」。「織女投梭」在劍法中屬于「陰柔」招數,「李廣射石」則是「陽剛」招數。那「劉大哥」不識無名劍法,見他劍勢,頗為詫異。要知「剛柔兼濟」雖然是上乘武學所追求的境界,但把剛柔同寓一招之內,卻是任何劍派所沒有的。

這姓劉的大內衛士慣經陣仗,雖感詫異,卻不慌忙,心里想道︰「開首十數招,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小子劍法縱然詭異,諒也難奈我何。待模熟他的路數,那時再下殺手不遲。」當下連劈三刀,都是法度謹嚴的刀法。楊華自從妙悟無名劍法之後,武學的造詣識見,已是足以和當世頂尖兒的名家匹敵,一交手就留心對方的破綻,但這姓劉的刀法宛似鐵鎖橫江,千軍列陣,縱然可以找到一些微細的破綻,也是不容易突破。

楊華指東打西,指南打北,兔起鶻落和對方拆了數招,一劍平刺過去。這一劍似是毫無章法,刺向那姓劉的胸膛,陡然間劍勢一轉,竟在對方三個人誰也意想不到的情形之下,閃電般的倏地就刺到那姓葉的衛士右肩。

這是「各個擊破」戰術,楊華情知對方三人必會聯手對付自己,心里想道︰「我先把他的左右手削掉,回頭再對付他。」這一劍看似毫無章法可尋,其實卻是把盂家的快刀刀法和無名劍法融會貫通,變化出來的。

楊華只道在自己閃電般的快劍一斫之下,這姓葉的不死也得受傷,哪知道姓葉的武功亦是非同小可,在間不容發之際,不但能夠閃開,而且還能反擊。他一掌斜劈,一掌虛抓,雖是虛抓,掌勢已是把楊華上身的七處大穴,籠罩在他的擒拿手法之下,楊華劍尖給他掌力震歪,只好回劍防身。一招「玉帶圍腰」,劍光四面蕩開。那姓葉的衛土亦不禁心頭一凜,不敢欺身進逼。

那姓葉的哼了一聲說道︰「你這小子真是大膽妄為,我本來不想以大欺小,以眾凌寡。但這是你自己挑起的火頭,可怪不得我了!」楊華背月復受敵,在刀掌夾攻之下,雖然未露敗象,卻也更難施展各個擊破的打法了。要知對方兩個都是高手,他們的刃法掌法之中,縱然有些微細的破綻,但在兩人彼此呼應之下,這些微細的破綻也就不成為破綻。楊華必須左右兼顧,如何還能覓隙尋縫?

原來這兩個衛土都是大有來頭的人物,大內衛土有五千多人,他們是名列「八名大內高手」之中的。

那「劉大哥」名叫劉挺之,是「五虎斷門刀」掌門人勞超伯的師弟,「五虎斷門刀」攻守兼備,以法度嚴謹見長,即使踫上比自己更強的對手,就是不易落敗,劉挺之是本門第一高手,本領還在掌門師兄之上。

那姓葉的衛士名叫葉谷渾,本是關東馬賊,以大摔碑手橫行江湖,平生罕遇敵手。他的掌力端的有開碑裂石之能,而且精于七十二把大擒拿手法。

這兩個人的真實本領都足以和楊華抗衡,兩人聯手,當然是在楊華之上。不過楊華的劍術神妙莫測,他們連一點來歷都瞧不出。葉谷渾心里想道︰「這小子的劍法又像青城,又像峨嵋,又像少林,又像武當,不知是哪一派的劍法?天下競有這樣的劍法,真是古怪!」他心里有所顧忌,不覺也和劉挺之有了同樣的想法︰「在開首數十招之內,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且待模熟他的路數再下殺手!」

鄧中艾看見劉、葉二人抵敵楊華的劍法,膽氣大壯,說道︰「兩位大哥,我和這小賊在小金川結有一段梁子,小弟並非想與你們爭功,而是這段梁子非得報復不可!」這番話當然是說給楊華听的,為自已以眾凌寡找個藉口。

楊華冷笑道︰「再多幾個又有何妨,你把小金川的那些甚麼五官、四道、四僧找來更好。嘿嘿,以多欺寡這已經是你們的的絕技了。上就上吧,何必還找藉口?」

鄧中艾喝道︰「好小子,死到臨頭,還敢猖狂!」雙筆一分,左點「期門穴」,右點「百會穴」。他是點穴的大高手,又自恃對楊華的劍法比較熟悉,見楊華正在化解劉挺之的刀法,于是一上來便施殺手。

楊華劍鋒倏轉,後發先至,迫使鄧中艾收回攻勢。接著一招似是而非的「疊翠浮青」刺出,這「疊翠浮青」是嵩山劍法的名招,以空靈飄忽見長。

鄧中艾曾經領教過楊華這一招似是而非的嵩山劍法,上次他在小金川和楊華交手,就是在楊華這一招自創的「疊翠浮青」之下吃了虧的。此時他見楊畢依樣葫蘆的又把這招劍法施展出來,不禁心頭火起,冷笑說道︰「你用似是而非的嵩山劍法擾人耳目,以為鄧某還會上你的當麼?嘿嘿,你也真是黔驢技窮了!」說話之間,雙筆已是使出一招「夜叉探海」,搶前一步,封住楊華的劍勢。

這一招應著,乃是他上次吃過了虧之後,用了許多心思想出來的,只道自己是有備而戰,楊華這一次非得倒過來吃他的虧不可。哪知楊華唰的一劍,突然從他意想不到的方位刺來,劍招也變得不似嵩山劍法的「疊翠浮青」,而是似是而非的泰山劍法中的「古柏森森」了。「疊翠浮青」的劍勢本是空靈飄忽,「古柏森森」的劍勢則是雄渾綿密,風格大不相同。鄧中艾的「有備而戰」,反而變成了「作繭自縛」,著了楊華的道兒。

只听得嗤嗤聲聲響,鄧中艾感到頭皮一片沁涼,楊華劍光掠過,業已削掉了鄧中艾的半邊頭發,亂草一般,隨風飄散。還幸虧是劉挺之和葉谷渾正在刀掌齊出,恰好在那瞬息之間,趕得上替鄧中艾解危,否則給削掉的恐怕就不是頭發而是頭皮了。楊華笑道︰「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兵法如此,劍術亦然。你給我胡亂編派是哪一派的劍法,強作解人,不是太可笑了嗎?」

鄧中艾受了削發之辱,還給楊華嘲笑,不禁又驚又怒又羞慚,喝道︰「小子,今日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劉挺之見鄧中艾這副被削了半邊頭發的滑稽模樣,心里又是好氣,又是好笑。當下展開五虎斷門刀法,左劈三刀,右劈三刀,正面接了楊華幾招,說道︰「鄧兄不必生氣,這小子已是網底之魚,諒他也是飛不出咱們手心的了。待會兒捉著了他,你高興怎樣處置就怎樣處置他。」

楊華冷笑道︰「放你的屁,咱們騎驢念唱本,走著瞧吧!」劍光飄浮,指東打西,指南打北,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劉、鄧、葉三人聯手,雖然佔了上風,在他神妙莫測的劍法之下,也是不禁暗暗心驚。鄧中文想道︰「要是那個使軟鞭的少年當真和他一起,出來幫他,只怕我們還是難逃一敗。」

鄧中艾想得到的,楊華當然也想到了。奇怪,金碧漪為什麼還不見來?

按理說武功高明之士,听覺要比常人敏銳得多,剛才「虎嘯」馬嘶,獸群奔跑,即使是個普通人,在熟睡之中也該驚醒了,何況是武功造詣極不尋常的金碧漪呢?金碧漪唾覺的地方和楊華不過隔著一個山坳,要是他已經醒來的話,按理說也該听得見下面廝殺的聲音的。

楊華猜疑不定,當下一聲長嘯,用的是「傳音入密」的內功,四面八方響起回聲,估量三里內,都听得見。可是過了一會,仍然沒有听見金碧漪的回聲。

鄧中艾叫道︰「這小子要找幫手,咱們快點干掉他!」劉挺之喝道︰「窮小子,來不及啦!」刀光閃閃,堵了楊華去路。葉江澤以大摔碑手的掌力,蕩歪他的劍尖,劉中艾雙筆交叉穿插,尋縫覓隙,筆尖不離楊華穴道,楊華在三大高手圍攻下,越來越是吃緊。

不知不覺又過了數十招,金碧漪仍不見來。鄧中艾道︰「奇怪,莫非這小子不是和他一起?」劉挺之笑道︰「我看這小子害怕咱們,顧不得朋友,自己逃命去啦!」

「碧漪決不會是這樣的人,那日他助我狠斗五官、四道、四僧,我和他還是未知名的陌生人呢!今晚這三個敵人本領雖高,也不見得比五官、四道、四僧聯手更為難斗,碧漪又怎會害怕他們?」楊華心想。

但事實總是事實,月亮已過中天,楊華陷于苦斗之中也過了三百招開外了,金碧漪還是沒見來到!

「難道他也和我一樣,遭遇了什麼意外的事情?」楊華心里懷疑著一個悶葫蘆。急欲打破,當下倏地又是一招似是而非的「疊翠浮青」向鄧中艾刺去,鄧中艾接連在這一招似是而非的嵩山劍法之下吃過了幾次虧,這次不知楊華又耍什麼花招,百忙中無暇思索,趕緊側身一閃。

楊華打開了一個缺口,劍尖顫動,把孟家的快刀化成劍法,閃電般的虛點了十數下,這剎那間,劉挺之、葉谷潭都覺得劍光耀眼,好像楊華的劍尖同時指到了他們的咽喉。劉挺之連忙一刀橫斬,以「鐵門閂」的招數護身,葉谷渾呼的一掌劈出,仍怕蕩不開楊華的劍尖,同時退了兩步。哪知楊華使的是虛招,眨眼間,楊華已是突圍而去。楊華要勝他們很難,要跑卻是容易。

楊華在石林住餅八年,石林中多是峭拔兀立、如劍如筆的奇峰,楊華自小攀登慣了。是以他的輕功雖然和劉挺之不相伯仲,跑起山路,卻要比劉挺之快得多。

鄧中艾的輕功也很不錯,不過比起楊華要稍遜一籌。至于葉谷渾則是練大摔碑手功夫的。內功造詣極高,輕功卻是三人之中最弱的一個,當然更是不能和楊華相比。

劉、鄧自忖都是難敵楊華,即使聯手也是沒有取勝的把握,故此必須三人一同去追楊華。葉谷渾跑得慢,另外兩人也必須等他。過了一會,和楊華的距離越拉越遠。

跑了一會,那座聳立的危崖和兩旁的松樹都已經看得見了。金碧漪就是在那個地方睡覺的。楊華回頭一看,不見追兵,松了口氣,叫道︰「金兄,金兄!」

沒沂見金碧漪的回聲,卻忽然听到一聲長嘯,遠遠傳來,宛似龍吟虎嘯。楊華吃了一驚,心里想道︰「這人似乎不是碧漪,但他的功力卻是不在碧漪之下!」

嘯聲由遠而近,楊華凝神一听,隱約听見那個人似乎是在喝罵,罵些什麼,听得不大清楚,但最後兩個字是大聲喝出來的,這「滾開」二字可是听得十分清楚!

苞著听見劉挺之似乎奉命唯謹的應了一個「是」字,隨即听得他們三人的腳步聲向山下跑去。楊華詫異之極,不知這人是誰,竟然能夠斥退兩名大內衛士,加上一個小金川清軍提督帳下,名列「五官」之首的鄧中艾!

此時他已經走到原來和金碧漪同在一起的地方,心里應道︰還是先見了碧漪再說吧。」

金碧漪那張輕紗帳還是掛在樹上,覆蓋下面的石台,但系在樹上的馬匹坐騎卻只剩下一匹。

楊華心頭「卜通」一跳,叫道︰「金兄,金兄!」山風吹過,紗帳輕揚,卻是無人回答!

楊華顧不得被金碧漪責怪,一縱身上石台,忙即揭開紗帳,里面空蕩蕩的哪里還有一個人影!

金碧漪曾告訴他,這紗帳柔若無物,折起來不過盈握,乃是天山特產的天繭絲織成的。這樣的寶物,金碧漪竟然沒有將它收起,可知他跑得甚匆忙,來不及收拾了。

「奇怪,他在害怕什麼?要跑,為什麼也不和我打個招呼?」心念未已,忽覺微風颯然,楊華回頭一看,只見石台上已經多了一個人,約莫二十來歲年紀,劍眉虎目,英氣逼人。這個人滿面怒容地瞪視楊華。

楊華莫名其妙,連忙施了一禮,說道︰「多謝兄台趕走那三個鷹爪孫……」剛說得一句話,那人己是怒氣沖沖地向他喝問︰「你是何人?」

楊華好像丈八金剛,模不著頭腦,心里想道︰「我這樣客氣對他,怎的他卻如此之沒禮貌!」答道︰「小弟楊華,木易楊,中華的華,請問兄台高姓大名?」

那人哼了一聲,說道︰「哦,你叫楊華?」似乎是因「楊華」這個名子對他太過陌生,因而感到有點奇怪。但卻不和楊華通名道姓,跟著就問楊華︰「金碧漪是不是和你一起的?」楊華說道︰「不錯。你和他也是相熟的嗎?那麼咱們可是自家人了。」

言者無心,听者有意。這「自家人」三字,听得那人甚感刺耳,不覺又是哼了一盧,說道︰「他呢?」

楊華說道︰「剛才他還在這里睡覺,但如今我卻不知他是到哪里去了。」

那人怒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但他是不敢見我,躲起來啦。哼,好不要臉!」

楊華忍不住氣,說道︰「我不知道你是他什麼人,也不知道他是否怕你而躲開的,不過,他是我的好朋友,你不能這樣隨便侮辱我的朋友!」

那人罵道︰「我還要罵你呢,你們兩人都不要臉!」

楊華怒道︰「我有什麼不要臉了?你怎能胡亂罵人!你不說個清楚,我、我……」那人喝道︰「說出來污我的口,我只問你,你要怎樣?」

楊華剛才連說兩個「我」字,其實還沒想好要怎麼樣的,心想︰「不知他對我有什麼誤會,但他替我趕走那三個鷹爪,想必不是壞人。」說道︰「我也不要你怎樣,但你不該胡亂亂罵,你道個歉吧!」要知楊華是一個不大通曉世故的大孩子,在他以為,只要對方道一個歉,對方應該容易做到。大家把話說清楚了,還是可以交朋友的。

哪知那人越發大怒,唰的便即拔劍出鞘,喝道︰「你這個輕薄無行的小子,居然還敢要我道歉?趕快拔劍吧!」

楊華無端端受他臭罵,怒道︰「你我素不相識,你怎麼知道我是輕薄無行?」

那人斥道︰「我不和你多說,趕快拔劍!」

楊華說道︰「拔劍作什?」

那人喝道︰「我要教訓教訓你這小子!」

楊華眉頭一皺,說道︰「好端端的我為什麼要和你……」話猶未了,只听嗤嗤聲響,那是長劍刺出的破空之聲,對方的劍尖業已指到他的面門。劍勢凌厲之極,楊華想不到他出手如此之快!百忙中已是無法閃避,只好拔劍招架。

那人劍鋒一偏,待到楊華出劍,這才倏地反圈回來,雙劍相交,「砰」一聲,濺起火花,兩人都是禁不住身形一晃。

楊華不覺怔了一怔,要知他剛才拔劍招架,其實已是慢了半分。假如那人徑自便刺過來,根本不待他長劍出鞘,就可刺瞎他的眼楮。但他卻把劍鋒一偏,這才正式接招,用意顯然是在逼楊華和他比劍,並非攻他不備。

說時遲,那時快,那人唰唰唰連環三劍,又攻過來。喝道︰「咱們好好比劃比劃!」楊華劍已出鞘,這人可是不再劍下留情了。

楊華連退三步,退一步化解敵人一分攻勢,連退三步之後,好不容易穩住陣腳,和那人扳成平手。那人攻勢兀未少休,劍法展開,宛如長江大網,滾滾而上,逼得楊華全神招架,無法向他解釋「誤會」。楊華也還未曾弄得清楚,對方的誤會,究竟是在甚麼地方。

斗了數十招,楊華心頭大駭,暗自想道︰「這人除了功力不如繆長風之外,劍法的高明,似乎還在繆長風之上。」楊華自從出道以來,在劍法上可說是從未踫過敵手,那次雖然輸給繆長風,也不是劍法上輸的。但這次踫上了這個少年,可是當真在劍法上也足以和他匹敵了。

楊華給他佔了先取飽勢之利,斗了數十招,方始漸漸奪回先手,稍微多佔半分攻勢,那人哼了一聲,說道︰「可惜,可惜!」楊華道︰「可惜什麼?」那人說道︰「你這小子劍法倒還不錯,可惜就是輕薄無行!」

楊華接連兩次給他斥為「輕薄無行」,禁不住心頭火起,喝道︰「你講不講理了;你說說看,我到底怎樣——」「輕薄無行」四字還未曾說出口來,那人已是驀地欺身直進,長劍一招「刺破青天」,指到他的胸膛!

楊華一個移形換位,連使兩招奇詭之極的劍法,方能抵擋對方一招。那人口中說話,劍勢絲毫不緩。楊華在他狂風暴雨般的急攻之下,竟然不能分神說話,顯然已是相形見絀。

楊華驀然一省,心里想道︰「只怕我必須把他當作敵人,方能招架得了!」當下摒除雜念,眼楮只是注視著對方的劍尖,見招化招,見式化式。

這少年的劍法大開大闊,好像用兵一樣,是堂堂之陣,正正之旗,絕不行險僥幸。可是從「平淡」之中卻是具見功夫。楊華和他斗了一百多招,竟是找不出他的破綻。

楊華暗暗佩服,心里想道︰「武學中的最高境界是返噗歸真,舉重若輕,以拙勝巧。此人劍術,雖然未達到爐火純青,但走的卻正是這個路子。上乘劍術的‘重、拙、大’三字,看來他是要比我領會得多。」忽地想起金碧漪和他談論劍術之時,對「重、拙、大」三字訣曾經加以詳細的解釋,令自己得益不少。此時留心觀察這人的劍法和金碧漪的解釋若合符節,不禁心中一動隱隱感覺得到,此人的武學和金碧漪正是同出一源,雖然金碧漪並不用劍。

楊華心神略分,那人平劍一挑,一招「李廣射石」,登時把楊華的衣袖戳破。要不是楊華快劍游斗,一合即分,一沾即退,對方這一招就能刺破他的虎口。

那人踫上旗鼓相當的對手,也是殺得大為性起,哼了一聲,說道︰「看你還能抵擋幾招?」劍光霍霍,劍氣縱橫,登時把楊華整個身形,籠罩在他的劍勢之下。

楊華連忙凝神應付,斗到緊處,不知不覺進入了「敵我兩忘」的境界。眼中所見,唯有對方的劍尖。

劍術的最高境界雖說拙可勝巧,但在未曾達到這個境界的旗鼓相當的對手來說,一奇一正,卻是各有千秋,難分軒輕。何況楊華也並非不懂那三字真言,不過在這方面的道詣不如那人之深罷了。

但楊華已得無名劍法的精髓,隨機應變的本領可又比對手高得多了。無名劍法不拘一格,順敵勢而應招,看似毫無章法可尋,其實卻是有它的獨創的章法,斗到百招開外,楊華亂意揮灑,或攻或守,都是妙到毫巔。

楊華驀地省起「以我為主,與其為客犯主,不如以主迎客」的訣竅,當下把孟家的快刀刀法,化為快劍疾攻,注重的仍然只是劍意系意揮灑,快如閃電。找不到對方的破綻,他就自己給對方「制造」破綻。

兩人全神比劍,也不知斗了多少時候,兀是未分勝負,但那人在楊華瞬息百變的劍術侵擾之下,卻是禁不住有點心躁氣浮,斗到分際,那人左一劍「天山雪崩」,右一劍「銀漢浮搓」。前一招剛猛,後一招急捷,劍勢凌厲。但在兩招交替之際,卻是不知不覺露出了少許空門。楊華一招「金針度劫」便刺過去,喝道︰「撒劍!」

楊華這一招「金針度劫」,尋縫覓隙,拿捏時候,當真是妙到毫巔。對方若不趕忙扔劍,虎口非給刺傷不可。

哪知變化莫測,對方的劍是扔了,但卻是筆直地擲出來的。這月兌手擲劍的招數,正是天山劍法中反敗為勝的一招絕招,名為「飛龍在天」!

楊華用意只是想逼對方扔劍,無意傷人,因此他也意想不到對方竟然會使出這種拼命的招數,突施殺手!

距離太近,對方長劍擲出,又是急勁異常,楊華無法閃避,舉劍招架,只怕也是抵擋不住這股急力,百忙中無暇思量,身軀一矮,背脊幾乎貼著地面,說時遲,那時快,對方的長劍己化作一道銀虹,疾飛來到。楊華一招「舉火撩天」,劍尖輕輕一撥,只听得當的一聲,那口飛來的長劍掉轉方向,伊若經天長虹,掠過胸際,墜下深谷。

幸虧這一招臨機應變,深合兵法與武學相通的道理︰「避其朝銳,擊其暮歸」,這才能夠「輕描淡寫」的化解了對方飛劍擲來的那股勁力,反而將對方的飛劍擊落,但貌似「輕描淡寫」,其實已是出盡他的平生所學。

楊華一個鯉魚打挺,跳起身來,此時方始听得那柄長劍跌落深谷的回聲。跟著眼光一瞥,只見那人已是跑到石崖後面,搶了楊華那匹坐騎。那人跨上馬背,哼了一聲,說道︰「好小子,我和你不能算完,你等著瞧吧!奪劍之辱,我若不報,誓不為人。」

楊華這才省起,兵器被奪,在武林人中是認為奇恥大辱的,怪不得對方如此惱怒。但自己實在是被迫如此,在剛才那情形之下,不把對方長劍擊落,又有什麼辦法應付?

楊華連忙叫道︰「兄台請回,我、我向你道歉!」但只听得蹄聲得得,宛似急驟的雨聲,那人早已飛騎去了,如何還喚得回?

楊華嘆了口氣,心里想道︰「連姓名都未知道,就和這人結了梁子,真是莫名其妙!」

殘月西斜,已是接近破曉時分了,金碧漪已是騎了一匹馬先走,料想他是不會回到這里來了,楊華只好把他的那床輕紗卷起來,施展輕功,下山而去。他的心里抱著萬一的希望,希望金碧漪或者會在山下等他。也只有見著了金碧漪,才能夠打破他心里的悶葫蘆。

想不到沒見著金碧漪,如在山下隱隱看見在前面行走的三條黑影。

前行的正是剛才和他交手的那三個人︰劉挺之、葉谷渾和鄧中艾。楊華孤掌難鳴,不敢讓他們發現,但又想听他們說些什麼,只好匿藏亂草叢中,伏地听聲。

只听得葉谷渾道︰「你們听見蹄聲沒有?」

鄧中艾道︰「前後兩次,都听見了。似乎是一騎向西,一騎向東。好在不是向咱們這方向跑來。奇怪,他們怎麼不走同一方向?」

葉谷渾道︰「這有什麼奇怪,這兩個小子事先沒有約定,山上那小子逃走的時候,山下那小子還在和咱們拼斗呢。後來逃跑的這個小子想必以為他的朋友是回到玉樹山去。」他們以為騎馬走了的這兩個人是楊華和金碧漪,卻不知只猜中了一個,楊華可還正在後回。

葉谷渾說道︰「想不到咱們白走一遍,毫無所獲!」

劉挺之哼了一聲,說道︰「難想得到橫里殺出一個程咬金呢?還算咱們運氣不錯,要是讓他們三個會合,咱們恐怕還要吃虧!」

鄧中艾道︰「後來來的那個小子,當真是金逐流的兒子麼?」

劉挺之冷笑︰「那還有假?如果我不是確實知道他是金逐流的兒子,我豈能那樣忍氣吞聲,他喝我滾我就滾呢?嘿嘿,你是不是笑我剛才膽子大過小了?」

鄧中艾連忙替他兜回面子,說道︰「哪里,哪里,劉大哥,你這是應付得宜。單獨一個金逐流的兒子,咱們原是不用怕,但他的劍法一定比那個姓楊的小子還要高強,兩個人聯手,咱們已是沒有便宜可佔。何況咱們也得罪不起金逐流呢!好漢不吃眼前虧,當然是三十六著走為上著了!」

听到這里,後面的話已听不清楚。楊華出來一看,那三個人的背影也看不見了。

楊華又驚又喜,心中苦笑,想道︰「要是我早知道他是金逐流的兒子,我就不會和他打這一架了。如今可是糊里糊涂的和這位金少俠結上粱子啦。」

再又想道︰「金逐流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金碧漪當然不會也是了。不過他們同是姓金,或許是堂兄弟也說不定,故此他要來找金碧漪。但是,他為什麼要罵我輕薄無行?」楊華豈非糊涂,但有一種可能,他卻不敢胡猜亂想。當下只好懷著一個悶葫蘆,悵悵惘惘繼續前行。

一路平安無事,這一天已經踏入柴達木的山區了。

山區的邊緣,有個小小的市集,名叫平安集。市集的規模雖然很小,卻不啻是山區的咽喉,有了它才能呼吸暢通。五天一次墟期,山地人把士產挑出來賣,換回油鹽布匹等日常用品。是以這小市集也聚集有百來戶人家,十一多間商店,一間客棧。

楊華早已在路上打听清楚,過了這平安集就是人煙稀少的山區了,所以必須在這望備辦干糧。還有,假如是外地來的客人,不熟悉山區的道路,最好就在這小市集找個向導。否則到山區才找人帶路,那就未必找得到了。

楊華了解這些情況之後,不覺又思念起金碧漪來。只要是有他同行,那就方便得多了。我是來我孟元超報仇的,當然不能讓向導帶我去,只好憑著自己瞎闖了。」

這天不是墟期,集上冷冷清清,楊華備辦了足供的干糧,便在那間客棧投宿。此時己是天黑時分,客棧外面有個木板搭蓋的馬廄,一個小廝正從馬廄出來,隨手俺上了板門。

楊華忽听得一聲馬嘶,這馬嘶之聲竟是似曾相識。楊華心中一動,連忙把眼光投射過去,隱約看見一匹純白的馬正在屹草可惜夜色蒼茫,他還未曾看得清楚,那小顆已是把板門關上。

金碧漪那匹坐騎正是白馬,但由于看不真切,楊華卻不敢斷定,是否就是那匹白馬。他心里驚疑不定,上前和那小廝搭訕。

那小廝道︰「客官是來投店的麼?」

楊華說道︰「不錯。請問貴店的客人多不多?」

那小廝道︰「生意清淡得很,好幾天沒有客人上門,今天方才來了兩個。你打听這個干嘛?」

楊華說道︰「我擔心沒有房間。」

那小廝笑道︰「你要十間都有。進去吧。」

楊華道︰「這兩個客人多大年紀,可是和我一樣,從外地來的麼?」那小廝盯了楊華一眼,冷冷說道︰「我一向不愛多管閑事,沒有問過是那里來的,年紀多大,我也不會看,有一個有胡子,有一個沒胡子,大概總比我年紀長吧。你管他們的年紀做什麼?」

楊華尷尬笑道︰「隨便問問。」他有過在小金川尋訪義軍的經驗,見這小顆對他似乎懷有敵意,不由得心頭一凜,霍然省起︰「自己可能已經惹起了他的疑心,當下也就不敢多問了。

店主人直上直下打量了楊華一番,說道︰「客官,你貴姓?」楊華說道︰「小姓楊。」店主人道︰「楊大爺,你上哪兒?」楊華心里想道︰「我若然說是往柴達木山區探親,山里人恐怕是他熟悉,騙也騙不過他。」于是說道︰「我是往鄂克昭盟找活干的。」

店主人怔了一怔,說道︰「往鄂克昭盟為何不走平路?」楊華說道︰「走山路快些,那邊的雇主等著用人。」店主人道︰「不過山區近來不大平靜,你知道麼?」楊華笑道︰「我身無長物,怕什麼?」

店主人不再盤問,說道︰「好,我給你一間上房。你吃過晚飯沒有?」楊華說道︰「在集上吃過了。」店主人道︰「楊大爺,你很喜歡喝酒的嗎?」楊華詫道︰「你怎麼知道?」店主人道︰「我聞得酒香,你這皮袋里敢情是葡萄酒吧。」原來楊華在白教喇嘛帶出來的那一皮袋葡萄美酒還有一小半未喝完。

楊華笑道︰「不錯,你真是大行家,連什麼酒都聞得出來。」店主人道︰「我們這個小市集似乎沒有這樣好的葡萄酒!」楊華說道︰「這是前幾天在路上買的。」店主人道︰「原來如此。」似乎有點不大相信的樣子。楊華想道︰「縱然他有疑心,料他也不會猜得著酒的來歷。」

店主人道︰「抱歉得很,小店設備簡陋,連蚊帳也沒有,好在現在是冬天,也沒蚊子。」楊華說道,「不用客氣,我是荒山野嶺都露宿慣的。」

店主人道︰「客官請早安歇。」楊華待他離開之後,掩上房門,自言自語道︰「窗子也是破的,雖然沒有蚊,冷風刮來,也是難受。好在我自己帶有蚊帳。」

他把金碧漪那床輕紗帳掛了起來,又自言自語道︰「這是天蠶絲織成的帳,這樣好的寶貝卻有人隨手拋掉,好在我撿起來。」

這些話當然是想說給金碧漪听的,用傳音入密的內功把聲音傳送出去,聲音雖然不大,料想附近幾間房間,里面倘若有客人的話,應該都听得見。

餅了半個時辰,仍是毫無動靜。楊華好生失望,暗自想道︰「恐怕是我的一廂情願了,天下哪有這樣的巧事,金碧漪也會剛好在這小客棧里?天下白馬多得很,那匹白馬,也未必就是他的座騎。」

楊華雖然心里在想︰「天下哪有這樣的巧事?」但卻止不住在思念金碧漪。只听得卜卜的更夫打更聲,已是三更時分了。楊華毫無睡意,拔掉皮袋的木塞,喝了一口葡萄酒,獨對青燈,朗誦一首唐詩。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少年才子王勃寫給他一位姓杜的朋友的詩。原題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少府是唐代縣尉的通稱。「之任」即「上任」。「蜀川」泛指蜀地。

詩人是在長安給朋友送行的。「城闕輔三秦」,意思是長安城官闊峻峨,險要「三秦」從四面衛護著它。「三秦」相當于現在陝西省中部和北部一帶地方。「五津」指白華津、萬望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都是四川省長江上的津口,這里用來代表「杜少府」要去的「蜀川」。「城闕輔三秦」點出送別的地點,「風煙望五津」點出行人要去的地方。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這兩句承上而來,是詩人安慰他的朋友,意思是說︰「你為了做官的原故,遠去蜀川,我也,是為了做官來到長安,同屬宦游,之身,遠離鄉土作客他方的感觸,彼此都是一樣的。」

轉入五、六兩句,詩人進一步申明目己的看法︰「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令……」意思是說︰「朋友分手,固然不免黯然神傷,但想到自己仍然有個知己,即使分隔在天涯海角,也是和近鄰一樣。」于是在結尾兩句,詩人奉勸他的朋友︰「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在臨別的時候,可不必作小兒女態,哭得羅巾盡濕啊。

這首詩表達真摯的友情,堪稱千古絕唱。楊華與金碧漪都是「俠義道」,可以比擬王勃之與「杜少府」同為「宦游人」。他們為了行俠仗義而在江湖上離合無端,這境界可比「宦游人」的離合又更高。至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令!」的感情,則是和主人完全一樣。

楊華重復念了兩遍「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心里想道︰「碧漪不知身在何方,要是今晚他能與我共此燈燭光,那才真是好呢。」心念未已,忽听得鄰房有人哼了一聲——

一鳴掃描,雪兒校對